推荐榜 短消息 big5 繁体中文 找回方式 手机版 广 广告招商 主页 VIP 手机版 VIP 界面风格 ? 帮助 我的 搜索 申请VIP
客服
原帖内容
大泽佑香

2010-7-11 03:37
从一个交大毕业生的视角看20年后中国军工科研的危机

       从06年拿着录取通知书满怀欣喜步入大学校园到今年7月拍完毕业照结束自己的大学生涯,四年的光景不仅使我看透了大学教育的炎凉百态,也使我对未来中国军工科研未来的充满了忧虑。本人毕业于上海交大,虽然在名气上不如清华北大那般显赫,但也足以称得上是一所体面的高等学府。众所周知,交大以工科闻名全国,尤其是学校的船舶工程专业更是在几十年来始终排名全国第一。不难想象,20多年后,我们这一代交大人中一定会有不少人走上军工科研的道路,并逐渐承担起我国武器开发之栋梁。然而,在读完本文后,你或许可以大致了解到这批栋梁之才是一批何等质量的学生,或许此时你的忧虑之心会员胜于我。
      先谈各专业的生源素质分布
      谈到生源,首先我想说明的是我对生源素质评价的依据。在我看来,在大学招生阶段,学生的高考成绩仍然是衡量生源素质最好标准。虽然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年代,我这种说法似有大不韦之嫌,虽然我也并不否认一味强调学习成绩很可能将最终选拔出的将是高分低能的考生,但是就科研而言,素质教育所强调的沟通和领导能力并非其成功的关键。科研是一份枯燥的工作,在从事科研工作之前,科研者还将经历一段漫长的知识储备阶段,长期身处在象牙塔中的他们需要超乎常人的耐力来忍受这份单调和寂寞,而这与高考复习是何等相似?因此,在我看来,只有经得起高考的历练,取得高分的人,才能有资格取得进入象牙塔的门票,而这其中天赋超乎常人者,则能如愿爬上象牙塔的顶端,成为国家科研之栋梁,因此,即使高考选出的的确是高分低能,那这些“低能”也正是国家科研真正需要的人。
      接着谈生源的分布,本人是上海考生,对于上海考生而言,商科专业无疑是最为热门的专业,也是在当时看来就业前景最好的专业。在我高考那年,交大在上海的商科(当年我校商科是以大平台招生,所有录取学生均隶属于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进入大三以后再根据之前两年的成绩和高考成绩的综合排名安排细分专业,其中经济学院细分为经济、金融和国贸三个专业,管理学院细分为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会计、MIS四个专业,而我最终选择了会计专业)录取线是仅次于信息安全专业的第二高分专业。与此相比,全国其他省份的工科专业录取分数线则相对商科要高出一些。然而,工科专业在这些地区之所以更加热门,往往是由于考生在选择专业时不忍抛弃自己在高中三年所学的物理和化学知识,倘若选择商科专业,则之前高中三年所学便付诸东流。(但事实上交大商科专业在前两年的基础课中仍然强制加入了大学物理,大学生物和高等数学,上述三门称为交大的霸王课程,因此事实上他们之前的基础仍然大有用武之地)然而,在真正步入大学了解了各专业的就业前景后,许多原先工科专业的学生纷纷选择转入我们学院。然而,转院也是有名额限制的,这自然也就牵涉到了学生在原先专业中的排名,就我这一届来说,最终转入我们专业的有机动(机械与动力学院)的第一名和第二名,船舰的第三名,农生的第二名,而转入更加热门的金融专业的高排名学生更是不胜枚举。由此,堂堂一所以工科闻名的学府中,其最为优秀的人才却绝大多数流向了商科专业,然而,这一尴尬的现状也是受到当前就业的严峻形式所迫。
      二谈当前高校的教育质量
      如今,各界对于高校教育质量的谩骂不绝于耳。即便目前各高校的教育质量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但交大作为一所全国排名稳居前十的知名学府,其教学质量应该足以作为“良莠不齐”中“良”的代表。但身在交大四年,我对自己母校的教学质量却实在不敢恭维,大学四年下来,几乎每个学生都具备了“速成”的本领。所谓“速成”,概括下来便是通过几天时间,甚至是一个通宵的时间快速掌握一个学期的课程内容,并如愿通过考试。而一个学期下来,学生提问最积极的一节课便是每学期的最后一节复习课,但提问的内容往往大多与课程内容无关,而是想知道课上讲的哪些内容不考,从而尽可能的缩小考试范围。
      再谈考场纪律,与我所知的其他一些高校的考场纪律相比,交大的监考力度还是比较严格的,不进考场内有三名监考,同时考场外还有巡考监视,总体而言和高考差不多。但这并不意味着作弊情况不会发生,事实上,即使在交大的考试中,作弊情况还是普遍存在的。“今年不作弊,来年做学弟;宁可没人格,不能不及格”。于是乎,每场考试都成为了作弊的温床,每间考场都成为了作弊技术的秀场。这不是我耸人听闻,而是四年来耳濡目染的切身感受,每场考试开始前半小时,必然已有大批学生提前进入考场开始“布置考场”,而就监考而言,大多均为在读的研究生,身为“过来人”,对于自己学弟学妹的行为也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谓的监考也就成为了摆设。
      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虽然最为优秀的学生仍然能够通过考试取得高分,但很少有学生再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扎实的掌握课程内容,即使是对于最为优秀的学生而言,他们也更多的将自己的精力放在考试技巧上,从而力争花最少精力取得更高的分数。于是乎,四年下来,即使是对于他们而言,其所学的内容也大多忘得一干二净,正如徐志摩的那首诗里所描绘的那样:“轻轻地,我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谈生源的毕业去向
      对于工科专业的学生,尤其是对于今后立志从事科研工作的学生而言,本科阶段所学到的知识显然是不够的,唯有继续深造,进一步完成知识积累,方能打下科研的基础。而在我们学校,的确也按照学生的专业排名提供直研和直博的机会。于是乎许多人往往认为,最优秀的学生直博、其次直研,唯有成绩较差的学生才会在本科毕业后直接找工作,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我认识不少与我同届的船舰学院的学生,因此对于他们专业的别走向也较为了解。就船舰学院而言,其学生按毕业去向可以分为四个档次,最优秀的学生是直接就业,当然其所从事的工作可能与自身专业并不相关,只是用人单位看中了他们的能力。而第二档次的学生选择的是直研,而其研究生毕业后的出路往往是证券供公司的行业研究员,而选择直博的是第三档次的学生,他们成绩一般,找不到什么好工作,而继续留在学校暂时给了他们逃避就业现实的机会,而成绩最差的学生则连直博的机会也没捞到,只能硬着头皮找工作,而找到的工作也大多非常一般,甚至还不如一些普通院校的毕业生。
      我国发动机领域之所以长期难以取得突破,材料上的瓶颈始终是核心问题。而在我们学校材料学院的毕业生中,最优秀学生的也是直接在外企找到工作的那些,而其次则选择出国,而选择直博的也是属于“第三档次”的学生。
      结论
      不难想象,今后20年内我国军工科研的人才方面,可供选择的人才绝大多数将是这些直博的学生,我并不是想刻意贬低这些同窗校友,但之前的分析足以证明他们绝非同辈中的翘楚,加之当前高校的教育质量,其知识功底和能力可见一般,而20年后,国家的科研重任却将由他们挑起,又怎能不让人忧心忡忡?
———————————————————————— 分隔线 —————————————————————————
       最近看了不少兄弟的回复,其中一些兄弟的回复使笔者进一步开拓了思路,同时也对高校科研现状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对此深表感谢。而从许多兄弟的回复来看,似乎将本文理解为了一篇批判目前高校教学质量的文献,而这大大背离了笔者写作初衷和本文的主旨。高等院校作为科研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其在整个科研体系中将主要起到两个作用,一是起到人才引导的作用,使在科研方面具有天赋的人才能够最终走上科研的道路,第二是帮助科研人才完成一定的知识储备,使他们在正式进入科研机构前能够具备扎实的基础,而目前许多兄弟所批判的教育质量问题影响的便是第二方面。但在笔者看来,与教育质量问题相比,高校在人才引导上乏力所导致的人才流失问题才是今后可能爆发的科研危机之根源。因为对于真正优秀的人才而言,即使他们在大学阶段没有完成必要的知识积累,只要他的确是干这行的材料,则在进入科研机构以后最多重新再花时间补上这些缺失的内容,但怕就怕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
”,如果今后科研机构所能选拔的人才并不具备这样的天赋,则即使后天如何努力,也难有突破性的成就,而目前这样的趋势正愈演愈烈。在金钱利益的驱使下,如今各高校最优秀的人才往往已不再愿意投身科研。但笔者无意指责这样的做法,即使是对于笔者而言,倘若有幸能拥有如此秉赋成为同辈中的翘楚,则笔者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投身资本市场,因为在那里,或许用不了几年,你的身价便已经使钱的概念失去了意义,而此时,你的那些选择投身科研的同辈或许还在漫长的知识积累过程中,或者在研究室里用那些早已过时的设备探索国外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的研究成果。而当这样的选择摆在你面前时,你又会选择哪条呢?
      因此,在笔者看来,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要在从根本上改善科研人才的职业前景,本文在之前便已指出,科研工作是一项投资周期很长的工作,科研人才在能够真正发挥其才能需要经过漫长的知识储备过程(通俗的说,至少你得读到个博士吧),而目前的关键便是人才在知识储备的过程中的薪酬待遇与其的付出完全不匹配。(以我们学校而言,一个博士生每月的津贴只有1千元左右,而如果本科毕业选择工作,则到这个年龄基本上收入都已经在1万元左右,这怎么能让人心里平衡?),因此,吸引人才的关键,在于要使从事科研成为一份真正体面的工作,这种体面不仅应该体现在名分上,更应体现在薪酬待遇上(因为以他们今后为国家所做的贡献而言,他们完全配得上这样的身价。)


[ 本帖最后由 大泽佑香 于 2010-7-16 00:27 编辑 ]

查看评分记录

积分 用户名 时间 理由
金币 +71 ssTory 2010-7-19 10:25 精彩文章 希望再见兄弟大作
原创 +1 ssTory 2010-7-19 10:25 精彩文章 希望再见兄弟大作
贡献 +1 ssTory 2010-7-19 10:25 精彩文章 希望再见兄弟大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3 06:15